想要在Twitch或其他直播平台上開直播? 挑選影像擷取器的五大準則 [2023]

影音創作逐漸成為眾人的工作選項之一,大家都可以輕易透過Twitch或Youtube開直播。但如果想要追求高品質的影像畫面,那麼你一定需要一台影像擷取器。 但市面上的影像擷取器百百種,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答案是---依照個人的需求以及直播的畫質。當然,還有價格。相信不管你是直播新手或老手都有預算上的考量,不過不要擔心,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釐清你的需求,找到屬於你的最佳影像擷取器!   內接式影像擷取卡vs. 外接式影像擷取盒  首先,從介面來看,你有內接式和外接式兩種選擇。 內接式影像擷取卡更適合對PCIe插槽有所了解的電腦組裝經驗者。若是早期的PCIe(PCI express)可能會需要安裝一個驅動程式,也因此小編更推薦給那些對電腦較了解的專家。 內接式擷取器 外接式影像擷取盒則是透過USB線將機上盒與電腦連結。相較於影像擷取卡,安裝更加簡易,也更加方便攜帶。 外接式擷取器 搭配驅動程式vs.隨插即用   根據不同的製造商,不管是影像擷取卡或影像擷取盒都有可能需要安裝額外的驅動程式來使用。 當影像擷取器需要搭配驅動程式時,通常會需要一個專有軟體來處理圖像及硬體。同時,每當你換一台電腦時,都需要再次安裝驅動程式,並時常更新,保持它在最新的作業系統。 現今市面上的擷取器大多為隨插即用。透過電腦系統裡的標準USB驅動程式直接使用,不用再安裝其他驅動程式或專有軟體。除非你使用的是Windows 7以前的作業系統。 因此如果你早已更新到Windows 8或以上,那你就沒甚麼好擔心的了。 支不支援影像直通(Pass-through)   你可能會看過許多影像擷取器標榜支援Passthrough或HDMI-Passthrough。 但這個功能是什麼意思,直播時到底需不需要? 這個其實取決於你在直播時的需求。   如前面提到的,影像擷取器會將HDMI訊號轉換為電腦可以辨認的訊號,就是我們稱之的「擷取」。支援Pass-Through的擷取器在擷取的同時會多一個通道。這個通道會免除轉換訊號的步驟,將原始的畫面直接同步在螢幕上。舉例來說,如果你的遊戲機支援4K,那麼當你將遊戲畫面投射到螢幕上時也將呈現4K的畫質。   然而,Pass-Through的畫質並不等於影像擷取的畫質。有些影像擷取器支援4K Pass-Through,但僅支援1080P的影像擷取畫面。因此,當你在閱讀產品規格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兩者支援的畫質喔!   當然,不是每位直播主都需要Pass-Through功能。如果是想同時投放遊戲畫面及直播,那麼一台支援Passthrough的擷取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是想捕捉數位單眼相機或攝影機的畫面,Passthrough功能便可有可無。 獨立外接電源vs. 無須外接電源   市面上有部分的擷取器需要連接額外的電源,有些則不用。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分享他們的優缺點。   任何電子設備,在處理資料時,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檔案,都需要電力和頻寬的支持。因此,沒有外接電源的擷取器必須透過USB從電腦借用電力及頻寬。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想傳輸高質量的圖像或視頻,建議你將相鄰的USB設備移至電腦另一側的USB孔或者讓擷取器獨立運作。   擁有獨立的外接電源就不需要從電腦借用電力。然而,影像擷取器需維持電力供應,因此電源適配器將會占用一部分的工作空間,並且也不方便隨意移動位子。如果是需要經常移動或想要在戶外直播的實況主們可能就要三思了。     選擇對的影像擷取畫質   畫質決定視頻視覺效果的呈現。如果直播平台僅支援720p的影像畫質,那你就只需要支援720p的影像擷取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需多平台都逐漸開始提供4K畫質的選擇,也因此大多數的實況主也開始尋找4K的影像擷取器,以提升影片的質量。高品質的影像畫面一直都是提升觀看數量的重要因素。開台時任何一個環節出包都會很傷,建議直播設備不要組”剛剛好”,而是要盡量”游刃有餘”,這樣不但可以提升觀眾和你的遊戲體驗,未來在開箱新遊戲時­也才跑得動。 點擊了解更多有關影像畫質的文章   此外,為了確保最高畫質,請確認你的所有設備包含 (1)要擷取的遊戲機上盒 (2)影像擷取器 (3)直播的電腦,三者都支援同等的畫質及規格。   輸入端介面   上述的文章都是以HDMI訊號作為假設,但實際上也有其他各種類型的輸入端可以進行影像擷取,如VGA、DVI、AV端子等等。請確保你的影像擷取器支援設備的輸入訊號和接口。 source: https://blog.tripplite.com/how-to-connect-a-tablet-to-a-dvi-monitor-flat-screen-tv-or-hdmi-projector/   結語   跟著小編一路到最後的各位辛苦了!相信你們對於自己的需求有更清晰的輪廓了。如果覺得上面資訊量大爆炸也沒關係,下面小編也做了一個簡單的小表格,希望可以幫助你釐清思路。   內接式影像擷取卡 外接式影像擷取盒 需有組裝電腦主機的經驗 通常需安裝驅動程式來使用 通常為隨插即用 簡單操作、方便攜帶   需安裝驅動程式 免安裝驅動程式 Windows 7(含)以下作業系統 通常需安裝額外專有軟體 需時常更新 Windows 8(含)以上作業系統 隨插即用 與多數影像擷取及編輯軟體相容   不支援Passthrough(影像直通) 支援Passthrough(影像直通) 適合只想擷取數位單眼相機或攝影機等的使用者 適合想做遊戲錄製或直播的使用者   有獨立式外接電源 沒有獨立式外接電源 不會借用電腦的電力 不方便移動 需搭配電源式配器使用 建議將相鄰的USB設備移至電腦另一側的USB孔 不受區域限制   未來會有越來直播選項提供大家做選擇,大家要考慮的東西勢必越來越多。但大家也不要過於擔心,Pengo一直以來都在努力讓直播這件事變得更簡單!我們提供隨插即用、不需安裝額外軟體的影像擷取器,也有內接式影像擷取卡(PCIe)/外接式影像擷取盒和各式的畫質供大家做選擇。或許這些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但就目前來說,相信以上的判斷方式足以讓大家挑選到屬於自己的影像擷取盒。   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至PChome或楔石攝影怪兵器線上/實體店面選購我們的產品,如果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透過我們的官方IG、FB、網站聯絡我們!   20221123  

【影像擷取器懶人包】2023淺談擷取盒,教你瞬間看懂怎麼買擷取盒!

相信想做遊戲直播跟錄影的大家一定聽過擷取盒,但可能還是對擷取盒的功用一知半解。 做直播到底需不需要擷取盒? 擷取盒跟擷取卡是同個東西嗎?該買擷取盒比較好還是擷取卡比較好?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好好做功課,看完後不怕看不懂擷取盒! 什麼是擷取盒/擷取卡/擷取器? 擷取盒/擷取卡/擷取器其實是一樣的東西(以下統稱擷取盒) 顧名思義,影像擷取盒的功能就是將影音訊號做「擷取」 擷取盒會將連接的機上盒的影音訊號轉換壓縮,變成電腦或筆電可以接收的訊號 這個訊號經過電腦解碼後就能將機上盒的影音訊號擷取在電腦中好進行錄製或直播 近年來興起的遊戲直播就是將擷取盒連結遊戲主機與電腦後進行錄製的喔! 擷取盒有兩種介面:USB以及PCIE。兩個介面的功能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兩者將影音資訊傳回電腦的方式不一樣。通常市面上說的擷取卡就是指PCI-E介面的擷取盒。 前者透過USB線連接機上盒與電腦,後者將影音直接透過電腦主機的PCI-E座傳送至電腦中。下面會再細講兩者的差別。 如果瀏覽市售的擷取盒,你會發現有很多產品其實也能擷取音頻,好讓實況主們實況時不用進行聲音後製就同時進行頻論,非常方便。 做實況一定需要擷取盒嗎? 相信大家一定有這個疑問,錄遊戲到底還需不需要擷取盒? 首先,如果你是想要錄製機上盒類的遊戲,像是 PS5, XBox, Wii ,那不要猶豫你一定需要擷取盒。(不然沒有擷取盒解碼的話是不能讀到電腦上的XD) 那如果是電腦上的遊戲呢?能不能透過軟體轉播進行直播。 在這裡答案是:擷取盒是沒那麼必要的。 電腦內的遊戲可以不用經過擷取盒進行錄製,使用電腦軟體也完全OK。 但使用擷取盒還是有它的好處,如果想要錄製高畫質的影片,擷取盒的效果是必然會比電腦軟體的功效還要好。 其實很多實況初學者的電腦之所以跑不動遊戲直播,很多時候都是卡在一個很簡單的理由,那就是「效能不夠同時跑遊戲 & 直播軟體」,所以對想要成為實況主的人來說,有個擷取盒還是相當必要的。 該怎麼買擷取盒? 市售的擷取盒規格與價格都相當廣泛,知道自己的需求便能買到最符合自己所需的擷取盒。 在這裡小編就教大家幾個必須注意的事項~ 解析度: 用來定義一個畫面所能顯示的圖形細緻程度我們稱之為解析度。解析度越高代表影像品質越好,越能表現出更多的細節。 大多數的流媒體平台(像是Youtube 或 Twitch)都允許用戶以多解析度來傳輸影片。 市面上很多擷取卡只支援到1080p,追求4K畫質的直播主們記得留意擷取的畫質。 Sourc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YouTube-resolution-comparison.jpg 影格速率: 眾所皆知,影片其實是由一連串靜態影像所組成。而影格速率(也叫做 Frame Rate)則是顯示出這些圖像要用甚麼樣的速度播放。通常表示的單位為「每秒幀數」或「FPS」。每一張圖像都代表一幀,所以,如果以30 fps的速度播放影像,則代表每一秒鐘會顯示30張不同的靜止圖像。 簡單來說,影格速率代表了影片的流暢度。 不同的影格速率各有不同的應用: 高Frame Rate通常會用來處拍攝態較多的影片,若用高frame rate錄製簡單的畫面,可能會導致太多影片太多細節而顯得不自然。另一方面若Frame Rate 設定太低,則會發生畫面不連續的情形 Source: https://library.berklee.edu/knowledge-base/frames-second 以下小編整理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影格速率以及他們的實用場景: 24fps 24fps是電影的標準,這是在保持逼真動態的同時進行錄製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大部分的電影都採用這個格式呈現。但可能沒辦法在後期加工時進行太多加工,比如後製慢動作的話可能不會那麼流暢。 30fps 30fps是一般電視播放的拍攝標準,雖然現在有逐漸朝著電影化的24fps方向發展的趨勢,但仍被廣泛使用。因為可以捕捉到更多動作上的細節,像體育賽事這類動態頻繁的影片,通常就會使用這個格式拍攝。 60fps 高於30fps的內容通常會用來錄製動態頻繁的繁忙場景。或是有需要進行多種慢動作播放的活動。比較常見的例子有電競遊戲的畫面的錄製或是團體運動賽事。 PCIE 或是 USB 介面: 如上文所說,PCIE和USB介面的功能其實差不多,更多的其實是個人的選擇 但是,如果不打算使用雙電腦的話,使用較穩定的PCI-E連結的擷取卡是比較推薦的。  當然,使用PCIE擷取的前提就是主機型電腦啦~  如果是使用筆記本電腦或Mac,或是經常需要移動插拔的話,那麽選擇更加靈活的USB擷取盒比較適合你。 順帶一提,購買USB介面的擷取盒只要有支援到3.0也是可以輸出到4K訊號的,相信對大部分的實況主們就很夠用了! 看衍伸文章 — [帶你深入了解USB3.1, USB 3.0與2.0的差別] 輸入介面以及支援的作業系統 在買擷取盒/擷取卡前請務必確認想要的擷取盒和你想要錄製的機上盒規格相匹配。 市面上熱門的遊戲,包括 PlayStation與 Xbox,都有HDMI輸出端子可以進行影像傳輸。 如果想要錄製 Nintendo Switch 上的遊戲就必須比較注意了。由於 Switch 主機本體並沒有HDMI 輸出端,因此必須再接上原廠的擴充底座,才可透過 HDMI 輸出影像。 Mac用戶則是要特別注意作業系統,軟體透過QuickTime Player或是VLC, OBS都可以。 實況主們如果想要額外錄製自己的聲音,挑選的擷取器就必須包還麥克風的輸入。 以上就是擷取盒的基礎介紹,相信看完了的你對擷取盒也有了基礎的認識。 當然,影像擷取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篇也只是入門篇。 若想看更多文章,歡迎關注Pengo官網,補充你的科技知識! 20221114

手機 / 無線充電的輻射會傷害人體嗎?

從微波爐、手機到無線充電,「輻射」一直都是大家懼怕後、又因為方便而自動忽略的問題。那究竟這些懼怕是不是多餘的呢?手機 / 無線充電的「輻射」跟核電廠、X 光的輻射到底一不一樣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首先,我們先將「輻射」做個分類。波長短、能量高、會損害 DNA的、致癌的,稱為「游離輻射」,例如X光、核輻射等;而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的,則稱作「非游離輻射」。幸運的是,我們生活中的電器所產生的輻射,都在非游離輻射的範圍。而非游離輻射只會造成溫熱,只要不要在短期內傳太多能量給人體、將人體煮熟,基本上人體都能自己調控,而無須擔心喔! 除了將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混為一談的之外,網路上還是有許多針對「手機 / 無線充電的輻射(非游離輻射)到底有沒有致癌性」的傳言與討論。而 2010年,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此頻段電磁場歸類為人類可能致癌因子的 2B 類--與泡菜、咖啡同級,皆為「流行病學證據有限或不足,且動物實驗證據有限或不足」。 電磁波的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當距離變兩倍,電磁波強度就會下降 1/4);且手機訊號差時,發射的電磁波強度越強。因此如果您擔心泡菜、咖啡的致癌性,也擔心手機 / 無線充電的輻射的話,保持距離、盡量不要在手機訊號差時講手機,都會是個好選擇。 最後,如果想了解一些科技資訊,歡迎到 Pengo台灣的粉絲專頁按讚並點選追蹤,我們還會有不定時的活動來造福各位朋友們喔! p.s. 手機的電磁波不會因應用軟體而飆高,因此用 LINE 打電話時,輻射是不會特別飆高的喔 ! source: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Date: 24/08/2020

什麼是HDR ?

相信大家對 HDR 這個詞並不陌生,從手機拍照到電視螢幕都有這三個英文字母的蹤影。但,究竟 HDR 確切是什麼意思呢? HDR 的中文翻譯為「高動態範圍」(High-Dynamic Range)。而與 HDR 相對存在的詞則是 SDR「標準動態範圍」(Standard-Dynamic Range),也是目前影視內容製作的主流標準。 「動態範圍」主要指的是圖像的亮度、色彩以及對比度。簡單來說,就是還原人眼所觀察到的影像的能力。由於器材顯示能力有限,加上環境條件的限制,影像創造的過程必須壓縮或捨棄許多影像的組成元素,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亮度。   人眼能感受的亮度範圍約為 0.001~20,000 nits(nit 為燭光/平方公尺的亮度單位);而傳統映像管時代(SDR 標準),電視的標準亮度僅有 100nits,可以想像這對於人眼的範圍僅佔了一小段;而當電視發展到一定的水準之後,才開始有專業人士呼籲改善這個問題,也才孕育出 HDR,也就是將影像亮度提高到 1000 nits,是傳統 SDR 電視 100 nits 的 10 倍。雖然與人眼可感受的 20,000 nits 相比仍然有一大段差距,但畫面仍然是與人眼貼近許多喔! 除了亮度,HDR 標準對色深亦有規範。現在,我們不妨將 SDR 能呈現的顏色及 HDR 能呈現的顏色想像成兩盒色鉛筆。SDR 的色鉛筆有約 1667 萬種顏色,而 HDR 的則多達約 10.7 億種。可想而知,當人眼可見的同一個影像,由SDR、HDR 兩種標準來表達時,HDR 對於細節的表現度及整體影像的還原度將遠勝於 SDR,亮處不會僅一片白,暗處也不會就一團黑,而是能有更細膩的顏色變化。 但很多人看色深的規範時,也許會發現:欸?為什麼他寫的是 8 bits、10 bits,那小編說的什麼 1667 萬、10.7 億是怎麼來的呢?小編這就來解釋啦!首先,我們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紅藍綠,所有的顏色都可以由紅藍綠混成。而 SDR 的 8 bits 對應到的即是紅藍綠三色各有 0~255(對就是傳統 RGB)共 256 (28) 種數值,也就是說全部能混出來的顏色是 256x256x256 等於約 1667 萬種喔!至於HDR的10 bits對應到的10.7億便是 210x 210x 210 來的喔!這段看不懂的話也別擔心,只要記得 HDR 能展現的顏色比 SDR 豐富許多就好囉!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迫不及待地想享受 HDR 標準的畫面了呢?但如果您擁有 HDR 的電視螢幕,卻沒有支援 HDR 的 USB C 對 HDMI 轉接頭——那很抱歉,雖然您的電腦照片是 HDR 的,電視螢幕也是 HDR 的,但您看到的畫面還是 SDR 標準的喔!所以各位朋友們千萬要記得,擁有 HDR 螢幕時,也別忘了擁有 Pengo 的 USB C 對 HDMI 轉接頭!Pengo 讓您擁有豐富多彩的視野!(如果還未添購 HDR 的螢幕,直接擁有 Pengo 的 USB C 對 HDMI 轉接頭也是划算的喔!這樣等到擁有 HDR 螢幕的那天,就不用買新的轉接頭了。多彩視野值得您即刻享受。)   *2018/11/13

產品包裝上的伏特(V)、安培(A)、瓦特(W)是什麼意思?

相信大家對於伏特 (V) 、安培 (A) 、瓦特 (W) 三個詞並不陌生,從一般的插座 (110V) 、出國也許會用到的變壓器 (例 : 220V 轉 110V) ,到隨身攜帶的行充 (例 : 1A) 、手機電池標示 (例 : iphone5 3.8V 5.45Wh) ,這三個詞其實悄悄存在在每位朋友的生活周遭。但看得很眼熟,卻不知道確切是什麼意思嗎?就讓小編來解釋給您聽吧! 伏特 (V)                                                                         伏特其實是電壓的單位。而如果將電想像成水,電壓對應到的即是水壓,簡單來說,便是電的動力。這邊小編不僅要向各位介紹生活中哪裡有伏特,更要為各位列出關於伏特的注意事項。因為一旦供電端與用電端的電壓不符合,便可能造成電器的燒毀或損壞喔! 注意事項一:出國時  臺灣的插座一般都是 110V,因此臺灣常用電器的插頭也都設計成配合 110V 的電壓。然而大陸、歐洲等地的插座電壓卻都是 220V 的喔!如果沒注意直接插下去,很可能馬上燒壞,立即跟您的電器說再見!小編在此提醒各位讀者,出國前先確認目的地的一般插座電壓,如果與臺灣不同請記得攜帶變壓器! 注意事項二:行動電源挑選 目前 USB 的標準電壓為 5V±0.25V,然而市面上某些行動電源的輸出電壓會比 5.25V 高、或是低於 4.75V,因此容易造成手機燒壞或內部電路毀損。小編在此提醒各位讀者挑選行動電源時一定要多注意!也千萬不要貪小便宜,才不會因小失大喔! 安培 (A) 安培則是電流的單位。如果將電想像成水,電流對應到的即是水流大小。 電流在生活中主要影響的是充電的速度──其實這麼說並不算完全正確。真正影響充電速度的其實是瓦特,而瓦特=伏特x安培。因此較大的安培實則是在電壓相同的狀況下,提高輸入的瓦特數,以提高充電速度。 現今的手機大多具有電流管理晶片,若是充入的電流較大,會自動調節成手機能負荷的電流,但相對的充電速度也就受限於手機本身,不會無限增快。 必須注意的是,當用電裝置所需要的電流 (例:3A) 以及變壓器能提供的電流 (例:3A) 大於傳輸線能負載的電流 (例:1A),則很可能造成傳輸線的毀損。這也是為什麼 Pengo 要做能負載 3A、5A 的傳輸線喔!如果一條傳輸線能負載到 3A、5A,那它能支援充電的裝置範圍就能比較大。2012 年 USB-IF (USB 開發者論壇) 提出 USB-PD,便是希望透過單一條傳輸線滿足各種裝置的供電需求,其中傳輸線能否負載對應的電流也是極重要的一環喔!(更多關於 USB-PD,請見:網址)   瓦特 (W) 瓦特是功率的單位,在前段有提到瓦特=伏特x安培。通常是有耗電、要運作的電器才會與瓦特有關。 毫安培小時 (mAh) 以及瓦特小時 (Wh) 毫安培小時 (mAh) 這個單位其實並不是科學上正規的用法,而是為了讓消費者容易理解才衍伸出的單位喔!mAh = mA×hour,例:若一支手機的電池容量為 1500 mAh,用輸出為 1000mA (1A) 的電壓器進行充電,約 1.5 小時便能充飽;若一電池的容量為 10000 mAh,持續輸出 1A 的電流,則時間可長達 10 個小時。 至於瓦特小時 (Wh),相信很多人對它十分陌生,但如果看登機行李對備用電池的規定,就會發現不能帶超過 100Wh 的電池喔!各位讀者手上的電池或行動電源,大多只會列出幾伏特 (V) 及幾毫安培小時 (mAh) 而沒有瓦特小時 (Wh),小編在這裡幫大家附上轉換­的公式: 瓦特小時 (Wh) = 伏特 (V)× 毫安培小時 (mAh) /1000 如圖中的行動電源, 5 (V)× 13000 (mAh) / = 65 (Wh) 1000   ,是可以上飛機的喔! 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都對這些單位有初步的概念了。之後若是要買行動電源或線材,都可以注意一下規格標示喔!最後,如果想了解一些科技資訊,歡迎到Pengo台灣的粉絲專頁按讚並點選追蹤,我們還會有不定時的活動來造福各位朋友們喔! *2018/12/24

越來越多手機沒有耳機孔怎麼辦? 什麼是DAC呢? 淺談 DAC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的中文常被翻譯為「數位類比轉換器」。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提升音質的解碼器,負責提供較好的類比訊號。 等一下,什麼是數位、什麼是類比啊?這跟各位讀者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容小編慢慢介紹。 首先,先向大家解釋一下「類比」與「數位」。簡單來說,「類比」其實就是「連續」的意思。像是聲音漸強漸弱、光影明暗漸層等一般感官的體驗,都是以「類比訊號」的形態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反之,「數位」則代表「不連續」的,例如電腦、手機系統非 0 即 1 的二進位資料。 發現了嗎?既然電腦、手機系統存的是不連續的數位訊號,為什麼有些音樂播出來卻能如此真實呢?這中間不只需要經過轉換,還必須經過訊號強化及邏輯運算,才能將訊號盡可能不失真地還原成原先的樣子,而這就是 DAC 的功能。所以 DAC 的功能不只是數位與類比的轉換,更重要的是強化及優化。 這邊小編要岔開一下,不知道各位讀者知不知道現在有許多手機已不再有耳機孔(音源孔)了呢?包含HTC、小米、華為、Google 等公司都已逐漸取消耳機孔的設計,紛紛將其與充電孔合併轉成 Type-C 孔。因此往後手機要接耳機、音響, 基本上都需要內含 DAC 晶片的轉接頭,以保證無論音訊來源為何,都能擁有高音質 Hi-Res 的聲音。   相信很多讀者與小編相同,震驚於只剩 Type-C 孔的同時,也在擔憂──那是不是就沒辦法邊接耳機邊充電了呢?別擔心!小編的老闆也有想到這個問題!Pengo 除了擁有具有 DAC 的 Type-C to 3.5mm Audio 轉接器,更推出 Type-C to 3.5mm 音源充電二合一轉接器喔!(小編快要被老闆貼心到哭了啦) 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都對DAC有初步的理解了,也都知道如何簡單擁有高音質的音樂了。最後,如果想了解一些科技資訊,歡迎到Pengo台灣的粉絲專頁按讚並點選追蹤,我們還會有不定時的活動來造福各位朋友們喔! *2018/10/23